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è)聯合會主辦
注冊 登錄】 網站地圖 收藏本站 聯系我們
返回網站首頁
menu
首 頁
資訊
數據
政策
技術
咨詢
項目
市場
專家
企業(yè)
會展
招聘
管理咨詢
《中國煤化工》
menu
 當前位置:首頁  > 獨家報道  > 詳細內容
中美經濟全球化中的近憂遠慮
作者:謝湘寧 | 來源:國家煤化工網 | 時間:2022-01-05

先是各國缺電,接著是各國能源和日用品漲價。今年以來,無論國家關系親疏遠近,全球同此涼熱,家家都擔心眼下這個冬天不好過。其中,有疫情的原因,更有經濟全球化的原因。

在美國,眼看著黑色星期五和圣誕節(jié)購物旺季就要來臨,但到處都是日用品缺貨和漲價的消息。據調查,東西都堵在港口或者還在中國的工廠里運不出來。

洛杉磯港和長灘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美國40%的進口貨物都是從這兩個港口進來的。而據美國媒體報道,最近等待進港的遠洋巨輪數量最多一天達到了創(chuàng)紀錄的79艘,而疫情前的平均等待數量是01艘。平均一艘遠洋巨輪裝載的集裝箱需要8000輛卡車才能拉走。有人算過,光拉完這些港口外滯留的79艘船上的集裝箱,就需要將近60萬輛大卡車。把這些卡車全部連起來,長度將近一萬公里!

既然堆了這么多貨,港口應該是熱火朝天才對吧?但美國人看到的卻是,港口冷冷清清,幾乎處于停滯狀態(tài)。數百臺起重機,往往只有幾臺在運行,還運行得不緊不慢。于是,美國人憤怒地指責港口起重機操作員,拿著十幾萬美元的年薪卻不好好干活!

但起重機司機的抱怨更大:是我們不好好干活兒嗎?看看,港口已經堆滿集裝箱,不管是裝貨的集裝箱,還是空集裝箱,都沒地方堆放了!

原來,疫情期間,海運運費暴漲。由于海運運費是按時間結算的,貨輪為了節(jié)省時間,卸下集裝箱后調頭就走,空船駛回,本應該拉回中國繼續(xù)裝貨的空集裝箱也就扔下不管了。大量空集裝箱在美國港口越積越多,直到把港口附近的貨運場都堆滿了。后面的空集裝箱無處可放,港口只好把它們放在卡車底座上。很快,一個個貨運公司卡車的底座都被空集裝箱占據?ㄜ囁緳C無車可用,只能干等。

美國日用品供應鏈就這么崩潰了。

據報道,美國政府已經考慮征用國民警衛(wèi)隊和軍隊的拖車,到美國所有大港口去拉貨。而在北美風靡多年的公仔玩具——豆豆寶寶(Beanie Babies)的制造商泰爾公司,為了不錯過黑色星期五和圣誕節(jié)購物旺季,近兩個月來在中美間包機160多個航班,成功繞過美國港口的世紀擁堵,將毛絨玩具帶到美國。據泰爾公司介紹,每架航班的成本在150萬~200萬美元(約960萬~1280萬元人民幣)。

港口大堵塞的問題總歸是有辦法解決的。但這引發(fā)了美國人的思考:為什么我們需要的日用品都要從中國和其他國家運來?難道世界第一強國連手紙、空調濾芯之類的東西都生產不了嗎?

當然不是美國不能生產這些日用品,而是美國早就把這些日用品的生產線轉到中國等世界工廠去了。美國現在日用品的生產幾乎都不在本國,連家家有、人人用的馬克杯都要萬里迢迢從中國運來。美國對全球供應鏈的依賴到什么程度?沒有全球供應鏈,美國人可能連碗筷刀叉都買不到,吃喝拉撒都會成問題。這不是開玩笑。為什么美國不在本土生產?因為從中國萬里迢迢運來1個馬克杯的成本價,都低于美國任何一家企業(yè)的生產成本。

小到馬克杯,大到波音飛機也一樣。據說一架737波音飛機有600萬個零件,需要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幾十個國家生產。這是全球化的杰作,但現在變成噩夢了。按美國供應管理協會的估算,美國制造商現在平均要等92天,才能將零件和原材料組裝成產品。

全球化概念最早是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的,美國也身先士卒推動全球化,現在已是高度依賴全球化分工的國家。但這次疫情似乎讓美國吃了全球化的大虧。有人說,美國最大的失誤就是把許多生活用品產業(yè)都外放了。結果一有風吹草動,自己的吃喝拉撒都成了問題。

當然,美國也不都是吃虧。托全球化的福,即使在疫情中,美國能源也找到了最大買家。114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國維吉液化天然氣公司(Venture Global LNG)簽署了為期20年、400萬噸/年的液化天然氣(LNG)長期購銷協議。不僅如此。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目前中國還有幾家國有大型企業(yè)正與美國最大液化天然氣生產商錢尼爾能源公司和全球風險投資液化天然公司商談美國液化天然氣供應合同,交易價值可達數百億美元。歐洲媒體驚呼:中國可能會買光美國的液化天然氣。

確實,看上去中國在全球市場上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去年,中國外貿總額超過4.6萬億美元,超過3.84萬億美元的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貿易進出口國。中國的成功在于,一方面,中國利用全球貿易完善了自己的工業(yè)體系。目前中國是工業(yè)門類最全的國家,其中有220多種工業(yè)產品產量位居世界首位。換句話說,中國可以做到萬事不求人,即使關上國門也可以自產自足內循環(huán),絕不會出美國那樣的糗。另一方面,外匯充裕的中國可以在全球買買買。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最大的芯片進口國、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最大的煤炭進口國……今年,中國又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全球原油生產增速只有1%,而中國的進口增速是10%,是產量的10倍。N5年計劃之前,國家發(fā)改委曾預測,到2020年,中國進口原油將達到2億噸,但實際上,剛剛到2016年,中國的原油進口就達到了3.6億噸。中國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9月,中國共進口天然氣8985萬噸,同比增長1612萬噸,增幅21.9%;累計進口金額2239億元,同比增加488.4億元,增幅27.9%;進口均價1.81/標準立方米,同比增加5%,環(huán)比增加3.8%。

這,大概就是有人所說的“中國贏兩次”吧?

但中國也有中國的苦惱。美國眼下為日用品短缺著急上火,那是近憂。而中國雖無近憂卻有遠慮。中國最大的遠慮就是縱然再有錢也買不到核心技術。中國的核心技術缺到什么程度?李克強總理說,到現在中國還生產不出小小的圓珠筆芯。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è)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在2021(第十二屆)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上說,做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yè),石油和化工產業(yè)貿易逆差一直居高不下。“十三五”期間,2016年逆差1360.8億美元、20171974.2億美元、20182812.4億美元、20192683.2億美元、20202107.7億美元。今年上半年進出口貿易總額4010.3億美元,逆差1255.2億美元,比去年上半年增長21.8%。逆差主要集中在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專用化學品等高端領域。有的產品長期年進口量大、對外依存度高。

兩相對比,中國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的對外依存度顯然大大超過了美國手紙、馬克杯的對外依存度。

數十年的全球化,早已使各國產業(yè)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協同、相互依賴,絕大多數國家都無法獨立完成一種產品的生產。21世紀的氣候問題更需要每個國家的共同努力,哪個國家跑冒滴漏都不行。但各個國家在全球化中的份量是不同的。中國無疑是堅定的全球化捍衛(wèi)者。中國這么多人,這么多張嘴,沒有全球化市場,如何能吃飽吃好,要啥有啥?但事實證明,光有錢有市場,未必就是全球化真正的贏家。中國要想在全球化中獲得主動權,應該奉行兩個基本原則:一個是努力擁有更多的核心技術;一個是努力結交更多的朋友,和氣生財。當然這都很難做到。

 資訊搜索
   
 推薦資訊